首页 / 书籍 / 中医眼科学 / 十画

十画

〔175〕消瘰丸(《医学心悟》):玄参 牡蛎 贝母 等量为末,炼蜜为丸,每丸10g重,每次服一丸,一日三次。

〔176〕消翳汤(《眼科纂要》):木贼草 密蒙花 归尾 蔓荆子 生地 羌活 柴胡 芥穗 甘草 川芎 防风

〔177〕涩化丹(《眼科六经法要》):赤石脂300g,甘石180g,以上二味共研极细末,然后用薄荷30g、姜蚕30g、麻黄30g、北细辛15g、蔓荆子30g、紫草21g、龙胆草12g、黄连3g、芦荟3g、草乌3g、水煎去渣,盐浸石脂、甘石,绵纸封贮器口,日晒夜露,干时再加空青石30g、珊瑚9g、琥珀6g、上血竭6g、珍珠1.5g,共研极细腻。每晚取少许点干障上。翳膜厚者可加(王囟)砂少许(不可多加)。珍珠需用未经穿孔者,塞入白豆腐内,加水煮2h,方能取出研末合药。

〔178〕调中益气汤(《审视瑶函》):黄芪 升麻 陈皮 人参 木香 苍术 柴胡

〔179〕调气汤(《眼科集成》):生地 白芍 当归 黄芩 知母 香附 青皮 枳壳 陈皮 郁金 僵蚕 荆芥 茯苓 甘草

〔180〕调经散(《眼科集成》):归尾 赤芍 红花 桃仁 川芎 黄芩 栀子 大黄 木通 香附 羌活 薄荷 火葱 茜草引

〔181〕调脾消毒饮(《审视瑶函》):连翘 天花粉 白术 茯苓 桔梗 陈皮 防风 荆芥穗 牛蒡子 薄荷 甘草

〔182〕益气养荣汤(《目科捷径》):党参 白术 黄芪 甘草 川芎 归身 熟地 杭芍 升麻 五味子 橘红 肉桂 枣仁 柴胡 金樱子

〔183〕益气聪明汤(《东垣十书》):黄芪 人参 升麻 葛根 蔓荆子 芍药 黄柏 炙甘草

〔184〕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薄荷 煨姜

〔185〕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药 生地黄

〔186〕真武汤(《伤寒论》):茯苓 白术 白芍药 生姜 制附子

〔187〕真珠散(《圣济总录》):真珠末0.3g 龙脑0.15g 琥珀0.3g 朱砂0.15g 硇砂小豆大,同研细面如粉,点眼,一日3〜5次。

〔188]破血红花散(《银海精微》):当归梢 川芎 赤芍药 枳壳 苏叶 连翘 黄连 黄芪 栀子 大黄 苏木 红花 白芷 薄荷 升麻 各等分。

〔189〕破血汤(《眼科纂要》):刘寄奴 红花 生地 赤芍 菊花 苏木 丹皮 桔梗 生甘草 煎服。有血加血竭,肿甚加赤小豆,除翳加海螵蛸 秦皮 草决明。

〔190〕柴胡白虎汤(《眼科集成》):胡柴 黄芩 荆芥 半夏 天花粉 大黄 黄连 石膏 知母 白茯苓 赤茯苓 甘草

〔191〕柴胡参术汤(《审视瑶函》):人参 白术 熟地黄 白芍 川芎 甘草 当归身 青皮 柴胡

〔192〕桑白皮汤(《审视瑶函》):桑白皮 玄参 泽泻 甘草 麦冬 旋复花 菊花 地骨皮 桔梗 茯苓

〔193〕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 菊花 桔梗 杏仁 薄荷 芦根 甘草

〔194〕桑菊祛风汤(《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年):桑叶 菊花 银花 防风 归尾 赤芍 黄连。煎水,趁热先熏后洗。

〔195〕通经散(《医宗金鉴》):黄芩 大黄 苏木 红花 黄连 羌活 薄荷 黑桅子 香附 生地黄 当归 赤芍药 木贼 甘草 川芎 研为粗末,令匀,每服五钱,去渣,食后温服。

〔196〕通脾泻胃汤(《审视瑶函》):麦门冬 茺蔚子 知母 玄参 车前子 石膏 防风 黄芩 天门冬 熟大黄。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