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中医眼科学 / 九画

九画

〔152〕济生肾气丸(《济生方》):熟地黄 山芋肉 炒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官桂 炮附子 川牛膝

〔153〕洗肝煎(《银海精微》):大黄 栀子 防风 薄荷 川芎 当归 羌活 甘草

〔154〕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生地 炒白芍 玄参 麦冬 贝母 丹皮 薄荷 生甘草

〔155〕养血当归地黄汤(《济生拔萃》):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细辛 白芷 藁本 防风

〔156〕穿心莲眼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汇编》):穿心莲浓缩液50g,新洁而灭2g加适量凡士林,无水羊毛脂共制成10000g。制法:1.取穿心莲200g水煎,煎液加适量95%乙醇,静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g,65度左右保温,备用。2.取无水羊毛脂1份,凡士林9份,加热熔融,乘热用粗滤纸置保温滤斗中过滤,于150度干热灭菌lh,置乳钵中60度保温。3.将穿心莲浓缩液,新洁而灭逐渐加入乳钵中,边加边搅拌,充分研匀,放冷即成。注意眼膏基质不用白凡士林,因其具有刺激性。

〔157〕珍珠散(《医学心悟》):珍珠 玛瑙 珊瑚(俱用豆腐煮过后研成细末)各一钱五分 硼砂五分 麝香二分五厘 熊胆(用笋壳盛,烘脆为末) 龙脑四分 爪竭七分五厘 朱砂(水飞)七分五厘 黄连 明乳香(炙干) 没药(炙干)各五分 芦甘石一两五钱(按法炮制) 上药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外用点眼。

〔158〕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 甘草

〔159〕将军定痛丸(《审视瑶函》):黄芩 白僵蚕 天麻 陈皮 桔梗 青礞石 白芷 薄荷 大黄 半夏

〔160〕点眼秦皮煎(《圣济总录》):秦皮(去粗皮)30g 黄连(去须)60g 升麻30g 细剉以水一升,煎取二合,澄清一合半,点眼。

〔161〕复明汤(《审视瑶函》):炙黄芪 当归身 柴胡 连翘 炙甘草 生地黄 黄柏 川芎 苍术 广陈皮

〔162〕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白术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 川芎 当归 贝母 香附 白芍 桔梗 甘草 姜 枣

〔163〕胆汁二连膏(《眼病的辨证论治》):川连1克,胡黄连1克 牛胆汁50毫升,精制蜂蜜50毫升。先将黄连、胡连洗净 哂干后为粗末,加蒸馏水适量,煎二次,集二次煎出液放冷后,滤纸过滤后再入蒸发皿中,加入牛胆汁、蜂蜜混合均匀后,在重汤锅上蒸发至全量为50毫升,测定酸碱度酌加硼砂、硼酸、精制食盐、冰片使之呈中性,消毒密贮备用。

〔164〕保胎清火汤(《医宗金鉴》):黄芩 砂仁 荆芥穗 当归身 白芍 连翘 生地黄 广陈皮 川芎 甘草 白水煎,食后温服。

〔165〕胎元饮(《景岳全书》):人参 当归 杜仲 芍药 熟地 白术 陈皮 炙甘草

〔166〕退赤散(《审视瑶函》):桑白皮 甘草 丹皮 黄芩 天花粉 桔梗 赤芍 归尾 瓜蒌仁 各等分。

〔167〕退红良方(《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龙胆草 焦山栀 连翘 甘菊花 密蒙花 桑叶 黄芩 生地 草决明 夏枯草。

〔168〕退热散(《审视瑶函》):赤芍 黄连 木通 生地 炒栀子 黄柏 黄芩 归尾 丹皮 甘草梢 各等分。

〔169〕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 白僵蚕 全虫

〔170〕除风益损汤(《审视瑶函》):当归 白芍 熟地 藁本 防风 前胡

〔171〕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黄连 黄芩 生地黄 玄参 知母 连翘 荆芥穗 防风 玄明粉 大黄 陈皮 桔梗

〔172〕除湿汤(《眼科纂要》):黄连 黄芩 滑石 连翘 车前子 茯苓 陈皮 木通 防风 荆芥穗 枳壳 甘草

〔173〕茯苓泻湿汤(《原机启微》):柴胡 白术 炙甘草 蔓荆子 人参 枳壳 茯苓 薄荷叶 前胡 苍术 独活 防风 川芎 羌活 泽泻

〔174〕钩藤散(《审视瑶函》):钩藤 陈皮 石膏 麦门冬 菊花 人参 天麻 防风 白茯苓 甘草 半夏 鹿茸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