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史载之方 / 喘

世人论凡喘者皆以为肺,然有服肺药而不愈者,遂以肺不受药为难治,何以言之缪也!又或以肺热而喘,误投凉药,此又近似之言,止可以知肺喘,而未足以明五脏之喘。且以经言之,所言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未尝以喘属于肺。至于言五脏之多寡,六气之胜复,则喘之所生,可指其状而明,药之所投,亦可以随其证而效。

今人有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咳喘唾血,肺䐜,腹大膨膨而喘者,此火之刑金,肺伤而喘也,宜用此方:

麦门冬(去心,半两) 桔梗 麻黄(去节) 紫菀 杏仁(去皮尖) 柴胡 前胡 甘草(炙) 贝母(以上各一分,去心) 羌活(三铢) 黄芪(十铢)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人有病,左胁痛,寒清于中,咳而喘,此为肺之清气所成,宜用此药。六脉毛而微,肾脉伏而小,比之火之盛刑金则异矣。盖火盛刑金而喘,则六脉纯得火脉,疾大而有力,若寸口偏大而关脉带芤即须唾血。

人有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胸中满,食不消化,食减,体重,六脉沉重而浊,浑浑革至,如物制之,此为肾寒大过,宜暖其肾。

续断 牛膝 细辛 五味子 巴戟 附子 当归 菟丝子 补骨脂(各一分) 大芎 萆薢(各半两) 木香(三铢)

上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盐米汤五七十丸,以神和散并进。

人有病,肝脏风壅,积涎所聚伏膈间,口干而胶,食即恶心,全恶肉味,心躁不安,夜卧不得开,咽喉隔塞如物抵筑,多喘。诊其脉,六脉皆大而沉伏,重手取之,隐隐然骨间乃得,再再寻,来疾去迟,宜用治涎药。

荆芥穗 天南星 防风 羌活 白僵蚕 连翘 独活 麻黄 干荷叶 干蝎 天麻(炮) 半夏

上等分,修治为细末,每服三钱,入半夏末一两豆许,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和滓饭后服。

有人得此涎候,却缘久病而虚,又误服热药,或元气本虚,六脉大而无骨力,却浮洪而数,重手按之,则浮指而虚,有表无里,却不宜用前方,此病难治,当用此方:

人参(半两) 天南星(炮) 防风 独活 麻黄 天麻(炮) 枇杷叶(去毛) 半夏 羌活(以上各一分) 白僵蚕(玄口) 薏苡仁(各十铢)

上除半夏一味自为末,余为细末,非时,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又宜时时以补药助其元气,而徐以此坏涎药挠之。

人有病,久患咳嗽,虚萎气乏,胸中气微,不能报息,六脉虚微而数,此之一候并带劳疾证即为难治。若脉止虚微不浮而数,寸尺调匀即药到便安,若浮数而虚亦劳也。若浮大疾数而虚,轻手取之,全无骨力,重手按之,全不应指,此不治之证,肺萎当用此方:

人参(半两) 五味子 茯苓(各半两) 鳖甲(酥炙) 山药 麦门冬(去心) 甘草 枇杷叶(去毛,各一分) 黄芪 紫菀(各十铢) 半夏 阿胶(炙透,各四铢)

上为粗散,生姜三片,每服入半夏一两豆许,饭前服或非时服之。又宜服补肾气药以归其元气,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