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经解 / 附考

附考

《药性本草》

宋掌禹锡谓《药性论》四卷,多与本草戾,未知何人撰。《纲目》云,即《药性本草》,甄权著也。甄权当唐太宗时,年一百二十岁,帝临访药性,因上此书。按《唐书》权本传,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寻卒,年一百三岁。所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传于时,其弟立言亦精医,《艺文志》载甄权《脉经》一卷,《针经钞》三卷,《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甄立言《本草音义》七卷,又《本草药性》三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则《药性》属立言,然多一卷,恐并非立言本,《纲目》实指甄权,未稳,不若但称《药性本草》也。

卷帙次第

古本但列上中下三品,不分部类,自后各家编次不同,《纲目》先水火土金石,《解要》曰草、曰木、曰苞木、曰金石、曰人、曰兽、曰鱼虫、曰果、曰菜谷。今改编先草木,药之本也;次竹,竹《说文》以草名之,其实非草非木,自为一种,《解要》依《纲目》称苞木,不若竟称竹部,次果实,盖不离乎草木,次金石。古本草首金石,固药所重也,次谷菜禽兽虫鱼,强半日用所需,兼属已疾,人则依《纲目》最后,《纲目》谓由贱至贵,愚意药物已多,必欲近取诸身,以其余焉者可。今姑仍旧,且去紫河车,进人中黄,称近余附载,庶几稳当也。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