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经解 / 白蒺藜

白蒺藜

气温味苦,无毒。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炒,去刺。)

白蒺藜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秉火气而生阳也。主恶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温能行,苦能泄也。癥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积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温气味也。痹者闭也,喉痹,火结于喉而闭塞不通也;温能散火,苦可去结,故主喉痹。乳难,乳汁不通也,乳房属肝;气温达肝,其乳自通。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气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独明,火能生土,则饮食倍而肌肉长。肝木条畅,肝开窍于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阳舒畅,所以身轻也。

制方:白蒺藜同归身,治月经不通。同杞子、菟丝子,治肝虚。同五味、淫羊藿、杞子、海螵蛸,治肝虚阳痿。专为末服,治一切郁症,明二三十年之目疾。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