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中医内科学 / 第一节 掌握基本诊疗知识是临证的基础

第一节 掌握基本诊疗知识是临证的基础

证候是医者对病人的病证进行辨证论治的依据。四诊又是医者收集病人证候的唯一方法。因此,前贤十分重视四诊,认为“医关性命,不可苟且,一病有一径所发,若察脉辨证,尤宜加谨,恐失之亳厘,谬以千里也”。而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一到病家,不先看脉审证,遂听病家自述病情,随即写药数味,曰:某汤主治。粗知大略,用某药能除某病,如此治病,则仁人必深虑而痛恨之”。

“望、闻、问、切,名曰四诊,医家之规矩准绳也。四诊互证,方能知其病源”。对于四诊方法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

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生理功能、病理特点,进行四诊定位、定性训练。脏腑、经络、气血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又是病证发生的内在基础和部位。其征象可以概括出病证的原因及性质。如心开窍于舌,脾之大络系于舌本,肝肾脉亦通舌本。凡木舌、重舌、舌衄,属心经燥热。舌菌、舌垫、舌肿大塞口,属脾经湿热挟心火上壅。舌本强硬为热兼痰。若舌卷短、痿软、枯小,为肝肾阴涸,而舌因无神气矣。依据脏腑在舌的不同分区和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的不同,通过舌体的不同形态的观察,判识病位和病性。当然,这仅仅是一点,若将若干点联系起来,推寻之间的联系,即会得出一个病证的判断。

牢记四诊具体内容,对证候进行定位、定性训练。四诊具体内容,系指四诊所归纳的脏腑、经络诊法分区和特定部位,色泽、形态等征象。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四诊合参,方能全面而系统地收集病证信息,从而做出符合病证客观规律的正确判断。如望诊:望面色之明晦,舌苔之有无,以辨病邪之轻重进退。闻诊:闻声音之怯壮、语言之伦次,以辨神气之爽昧强弱。问诊:问得病之由、痛苦之处,以辨内伤外感、脏腑经络。切诊:切脉之浮、沉、迟、数、有力、无力,以辨虚实阴阳,而与外证参合逆顺吉凶。而且,一脉所主非一病,一病所现非一脉,若不察外证,而凭脉用药,未有不误人性命者。因此,临证之时,仅凭脉诊,不及其余三诊的作法,是不利于临证的辨证论治的。

掌握四诊必须依靠临证实践,在临证中反复训练,方能较好地掌握每一种征象的概念与实际倩况。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