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择要纲目 / 黄芩

黄芩

〔气味〕苦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又微苦而甘,为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又气凉,味苦甘,阳中微阴,入手少阳阳明经。

〔主治〕泻肺经热,清上焦及皮肤积热,去诸热,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利胸中气,消膈上痰,除脾湿安胎,疗喉中腥臭。故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仲景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痢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入小柴胡汤以治少阳症,入黄芩汤以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入泻心汤以治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总以黄芩之苦,可以发传邪之热,使寒能胜湿,折火之本也。若因饮食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则黄芩不可用。其热厥腹痛,肺热而小便不利者宜用之。若其人素多酒欲,病小腹绞痛,痛不可忍,黄芩宜急用之。若其感冒咳嗽既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值暑月烦渴,六脉浮洪,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不效,引饮而昼益甚,此热入气分,与肺气虚寒者不同,黄芩亦急用之。其制得酒上行,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令人有子,得黄芪疗鼠瘘,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除寒热,得芍药治下利,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恶牡丹皮 丹砂 藜芦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