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指陆地上海拔在200m以下,地面宽广、平坦或有轻微波伏起伏的地区。以起伏和缓的特点区别于丘陵,又以较小的高度有异于高原。我国的三大平原为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为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间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为四川、塔里木、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
由于平原和盆地在地质构造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有某些相近似处,故本节放在一起介绍。
一、环境特点与生活习惯
(一)环境特点
l、地势低平平原的地势仍平,盆地底部一般也具有这个特点,尤其在一些大型盆地的地貌结构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地势低下,或周围有山岭阻挡,从而造成气流运动缓慢,有时相出静止状态,风速小,湿度大,常出现沉雾和逆温层。
2、某些地球化学元素富集由于平原与山地或丘陵相接处的地形缓倾,盆周山麓也往往形闭缓倾的山前平原,因而平原和盆底决定着许多相同的地理环境构型,影响着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都容易形成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区,成为某些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的条件。
3、水域发达平原和盆底因地势坦荡,地下水位较高,许多地区矿泉蕴藏丰富;地上水网纵横,江河湖泊、水塘、稻田和沼泽地较多,不少地方杂草丛生,容易成为某些传染源宿主动物孳生场所。
4、人口密度大,经济文化较发达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山区人口稀少,而平原和某些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人口稠密。航运、工业、农业和经济、文化事业都较发达,不少历史名城集中在平原地区。
(二)居民生活习惯举例
1、住宅特点以华北平原上的四合院和江南水乡的房屋特点为例。
华北平原的地理论置比东北地区偏南,但冬季气温仍偏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可低至零下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0℃~30℃,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寒冷日数有100多天。加之华北春季多风沙,因而住房建筑中保温、避风沙是着重考虑的因素,通常采取座北朝南,避风向阳的房屋布局,北京的四合院即是范例。它是一种四周以房屋墙垣环绕,形成南北称长、左右对称、中庭开阔的矩形封闭院落。院子是采光、通风和家庭活动的中心;院外北风怒吼,风沙滚滚,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此外,为躲避寒风,大门朝北朝西的房屋一般常装一个暖阁(门斗),使门口的前向变成东或南,挡住寒冷的西北风不致直接吹入屋内。而且,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正统严肃、平静封闭又温文尔雅的建筑形象,也反映了人文环境和民族心理特点。它遵循住宅方面的等级规定,按礼法传统,中轴线上安排主人卧室,东西厢房为晚辈居住,对称分布在轴线两旁。
我国江南水乡地势平坦,河渠众多,民居前后依水,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住宅自然地被结合在水、路、桥中。由此形成江南地区轻巧、温情的文化,给当地民居以黑瓦叠翠、玲珑剔透的建筑形象,其住宅特点为通风、避雨、防潮、隔热。首先,房屋的朝向并不象北方地区为正南,而是南向偏东,偏角在15°左右。这种朝向可避免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又能受惠于夏季的主导风向——东南风,实现自然通风。房屋高敞开朗,外砌较薄的空斗墙,南北墙多对开窗户,甚至还有落地长窗,穿堂风徐徐而入,排除屋内的湿热空气。为隔热遮阳,房屋进深大,屋外多采用宽大外檐;为避雨防潮,墙基都有防潮层,墙基、柱基常砌置石块,室内地坪高出地面0.3—0.45m以上,房顶一般为斜坡瓦顶,坡度较大,这样可及时流泄降落在房上的雨水。但不少地区如湖北,有所谓“亮堂屋,黑卧室”的习俗,使卧室的通风采光较差。
2、看装服饰平原和盆地的着装特点因气候带的不同又有差别。江南水乡的服装用料多为麻布,丝绸等轻薄透气的织物,色泽较浅,厚度宜薄,尽量少遮住身体,剪裁较为合体,外出多携带雨伞、草帽以遮阳避雨,冬天只需准备薄薄的棉衣即可。而东北平原则要求衣服的保暖性极高,常备衣着除单衣、夹衣外,尤需御寒保暖性好的棉、毛或毛皮衣服,为保护头面手脚免受冻伤,棉(毛)的帽、鞋、手套、围巾和口罩等也属必备用品。
3、体质和性格特点江南一带居民体型较瘦小,皮肤较细腻,湿气(包括内湿、外湿)较重,如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到:“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南方人多地窄,拟性格精细,善筹划,较聪慧;东北一带人的体型较高大,性格较豪爽、直率。当然,这仅就广义而言,自然条件只是影响性格形成的一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4、饮食特点平原和盆地区域广泛,膳食结构较复杂多样,其中有两个习俗较有特色,即食辣和腌熏制品。
平原或盆地环境较潮湿的区域如四川、湖南一带的居民,对辣椒有特殊的嗜好,几乎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味,而东北人的爱吃大蒜、芥末,不亚于湘、川人的吃辣椒。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知:冬天吃辣、可增迸食欲助消化,从而增加体内产热,有益于防寒保暖,还能防治当地常见的风湿证或腰腿痛;夏季吃辣,能加速机体排汗、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同时可帮助克服在湿热气候下出现的“苦夏”现象。可见,食辣是当地人为适应寒冷潮湿环境而养成的饮食习惯。但各种辣味刺激性强,对有痔疮、肺结核咯血和胃溃疡者慎食。
四川的泡菜、金华的火腿、腊肉以及东北的酸菜都是颇有地方风味的食物。这也是人们为调剂口味,延长蔬菜、肉食供应期的一种手段。但现代研究证明,这些腌制、熏烤的食品里,含亚硝胺等物质,长期过量服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二、对健康有利的因素
(一)丰富的矿泉资源
我国著名的矿泉疗养地大部分布在内陆平原或丘陵地带,如陕西临潼华清池、北京小汤山、辽宁汤岗于、兴城和黑龙江五大莲池、安徽半汤、南京汤山、四川攀枝花、新疆沙湾金钩河、江西庐山星子温泉等地,矿泉中含多种化学微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如碘、溴、钙、镁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氡气等。矿泉的温度、压力、浮力和化学成分,对人体都有—定生理作用,并能防治某些疾病。
(二)优美宜人的湖滨风景和气候疗养
我国的湖滨气候疗养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如江苏太湖、武汉东湖、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另外,还有一些江滨气候疗养地如钱塘江、松花江,以及风景疗养地如苏州、杭州,都历来为中外人士所向往。这些疗养地的特点为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宜人;景色秀丽、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碧波荡漾,湖光山影相映生辉,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优美的环境作为良性刺激,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因此,在风景胜地和湖(江)滨环境休养生息,对许多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慢性消化系统疾患,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当然,平原和盆地区域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新鲜的瓜果蔬莱,丰富的水产食品,各种粮棉油料作物,为人体的衣食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开放的经济、发达的交通,悠久的文化传统,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使平原和部分盆地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的发展重地。
三、危害健康的因素及预防
(一)地方性氟中毒
1、氟对人体的影响氟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是非金属元素中较活泼的元素。氟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岩石、土壤、水体、动物、植物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它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氟进入人体的途径除饮水和食物外,还可通过饮茶、吸烟和用柴草熏烤食物等方式。
氟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上。据统计,人体对氟的需求量,两岁以下每日2mg,两岁到十二岁每天3mg,成人每天2--4mg。当氟的摄入量过低,龋齿的发病率相对增高;但体内氟过量时,就会引起以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七岁以上的儿童可出现氟斑牙,表现为牙表面无光泽,粗糙如粉笔样,然后逐渐变得微黄、黄褐或黑褐色,严重者牙釉质受损脱落,牙齿表面呈点状、片状或花斑样缺损,最后牙齿变得酥脆以至过早脱落。过量的氟沉积在骨骼里会形成氟骨症,主要临床发现为骨关节持续性疼痛、四肢麻木、抽搐、胸腰部有紧束感,肢体和脊柱弯曲、变形,严重者会导致残疾、瘫痪,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呕吐、腹痛、泻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氟中毒的病理机制是过量的氟化物沉积在骨组织中,造成骨细胞营养不良,导致骨质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过量的氟与骨中的钙结合,形成氟化钙,而过量的氟化钙会抑制骨的磷酸化酶,使骨中钙的代谢紊乱,钙的吸收过程变慢,并从骨骼中游离出来,造成骨质疏松而引起氟骨症。
2、氟中毒的区域分布特点地势低洼闭塞、滨盐湖、山谷、盐沼地,背靠高大山系,是氟中毒病区分布的显著地貌特点。地势越低.氟的含量越高,氟中毒患病率越高,基本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医学地理规律。我国是亚洲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流行病区之一,已知全国有21个省(市)区有本病发生,以北方平原如松嫩平原、西辽河平原、华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洼地等处为重病区带。
3、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1)调查水质,改善水源: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中含氟高。所以调查城乡中水的合氟量,改善水质,是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基本措施。如在很多浅水中含氟高,而深层水中含氟低的地区,可用深井水代替浅井水;在井水中含氟高的地区,可改用地面水作饮水源;在当地缺乏低氟水时,亦可在适当地区引低氟水饮用。
(2)降低水的含氟量:对含氟高的饮水不能改变水源时,可采取除氟措施。如用明矾加碱法(用碱、明矾各17g加入15L水中,可使水氟由7mg/升降至1.2~1.5L);把水煮沸半小时可使水氟减少1/5—5/6;一些工业企业中可采取电渗析法除氟。
(3)减少食品中含氟量:在高氟地区,应选种含氟低的农作物;或试种不作食用的经济作物;并禁用含氟高的磷肥(如磷矿粉)和含氟农药(如氟酰胺),尽量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量。如不用含氟牙膏,不饮浓茶(每公斤绿茶中含氟高达336mg),少吃鱼松等熏烤食物,研究证明,鱼松中氟化物含量高的惊人,其吸收率也很高,如一天食用10~20g鱼松,会从鱼松中吸收氟化物8~16mg,加上从饮水和其他食物中摄入的氟化物,就相当可观了。人体摄入氟的安全值为3~4.5mg,如超过此值,氟化物在体内蓄积,可导致食物性中毒。
(4)多吃复含维生素A.C的食物:因为在水含氟量近似的情况下,个体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C缺乏时,易促进氟骨症的发生。所以平素应多吃一些维生素A.C含量丰复的食物,如猪肝、鸡蛋、瘦肉、胡萝卜和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
(5)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限制工矿企业中含氟“三废”向环境中排放;对废气、废水采取综合回收措施,是防止氟对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肝癌及某些传染病
1、平原低地与肝癌肝癌是恶性度很高的肿瘤,地域分布上与平原低地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肝癌的发病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地区,如长江中下游亨原、淮河下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珠江三角洲一带发病率较高,其次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宁夏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北部。这些地区通常地势低洼、水源闭塞、排泄不畅,污染物质或有害物质容易积聚;有些地方的居民饮用宅沟死水;特别长江三角洲平原因气候潮湿;霉雨季节长,食物易发霉,当地居民有在床底下贮藏粮食和吃熏烤腌制食品的习惯,摄入的黄曲霉素较多,诱发肝癌的发生。从国内大量肝癌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低洼环境对肝癌的发病确有一定影响。
2、低洼环境与某些传染病有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以低洼环境为主要流行病区。如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发冷发热,脾肿大和不同程度的贫血为特征。地域分布的总规律是:低洼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山区;盆地底部高于周围山区。低洼地带水田、湖泊、沼泽多,气温相对偏高,利于蚊虫孳生、繁殖,成为疟疾流行的重要因素。
血吸虫病是热带、亚热带环境中由血吸虫所致的,经皮肤传染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上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慢性期有脾大、腹泻、脓血便和肝硬化等表现。因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多分布在湖汉、池塘、水田、水沟地带,所以血吸虫病的流行也有严格的地区性。在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平坦的洞庭湖、鄱阳湖及太湖等湖盆周围地区较为严重。
肝癌以及疟疾、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开展环境卫生运动,消灭蚊虫、钉螺,搞好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做好粮食的保管和防霉去毒工作;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做好普查工作等等。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药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
夫 之初发,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肿微赤,泪欲汪汪,腮赤面肿,皆是出 之兆,一冒风寒食积,论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则遍身膨胀,眼赤封闭,或壮热无汗,气粗气喘,呕吐,惊搐,鼻煤,咳嗽声哑,至五六七日不见点者,急用表散以升发之,用麻黄汤主之。若 出稠密如云,片疙紫红干燥,其毒甚重,表时宜表,回时速当清火解毒为要,此时宜用清龙汤或双解汤使之。大便燥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
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肾脏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是为满足一般大众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出版的。本书以《默克诊疗手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就是一本《默克诊疗手册》普及本。首次出版于1899年的《默克诊疗手册》是连续出版最久、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医学教科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患的各科疾病,例如:内科、外科、小儿科、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