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壁虱

壁虱

俗唿臭虫。以其气腥秽触鼻,故名。行必南向,为南方秽湿所产。今江南北人家多有之,稍不洁即生此物。亦有远行于旅店驿舍中,带入衣被,归家即生。极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与螽斯同。其形俨如半粒豌豆,老则黑,次则枣皮红。初生者,色黄而细小。其子如蚁子,白色,卵生,与虱同。初生便啮人,生一二日,即能褪壳,愈褪愈大,渐渐而老,色转红而黑,老者啮人愈毒。多藏稿荐中及壁内,或桌凳床缝间,其身扁而易入。至冬则入蛰,多藏泥沙山穴中,及古树根下。交春皆启蛰而出,入人家壁木内藏。性畏蚁,山中有一种红蚁,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带入者,辄为山蚁衔去。其啮人尤狡黠,不与蚤、虱同。昔人谓暑时有五大害,乃蝇、蚊、虱、蚤、臭虫也。然蝇、蚊迭为昼夜,蝇可挥拂,蚊可设帐。虱则暑时裸浴,生者绝少。蚤则因土湿而生,夏时土干,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无分昼夜,潜身床褥及几闼间。善识人气,伺人一徙倚,即噆其膏血,肿块累累,如贯珠然,愈爬搔则愈大,痛痒难禁。小儿肉嫩,尤遭其苦,辄虬号不已。或云,其物口有白气一、二寸,啮人能隔席穿肤吮血,索之不可得。在床褥,辄夜聚晓散,率其丑类,待人倦睡,而恣啖焉。古方辟除之法甚多,无一验者。惟席下铺零陵香草及樟脑,可稍杀其势,然隔一、二日,药气减,则横虐愈甚。惟用真扬州安息香,涂上好银朱为衣,燃床下,周围以席护,令烟薰透,则壁虱尽死,子亦不能复生。第香气恶烈,触鼻令头痛,须熏后停一、二日,方可卧宿,贫家何能办理?古云:南方淫气生短狐,此亦淫湿腥秽之气所感而生,凡勤洁之家鲜有之。闽人云,此虫滚水泡死者能复生,惟以冷水浸死,不能复生。《山堂肆考》:壁虱,身扁而臭,不能跳,善啮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虱。《五杂俎》:壁虱,闽人谓之木虱,多杉木所生。治者以荞麦藁烧灰水淋之。江南壁虱,多生水中。惟延绥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则缘床入幙,噆人遍体成疮,虽徙至广厦,悬床空中,亦自空飞至。《事物绀珠》:壁虱,一名壁驼。扁小褐色,殠而啮人。《六书故》:扁虱,着牛马食其血,产荐蓐间,差小噆人肤,俗谓荐蚍,又名茭虱,今人讹为壁矣。是古人虽有其名,从无入药者。《纲目》并不列其品。近来治疗有用此者,故录之,见天下无弃物也。

气腥,味微咸,性平。在土者有毒。(凡用壁虱,须置温水中,令其臭气泄尽,入药。)

治咽膈。《集听方》:用壁虱十枚,滴花烧酒浸服。

饭饎。《百草镜》云:用臭虫研涂。

臁疮臭烂。《西亭药镜》:用臭虫同水龙骨,捣和,麻油调傅,出尽黄水,立愈。

眼生偷针。臭虫血点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虱治小儿惊风。用壁虱于净水中漂去臭气,焙干入药。

拔疔。《杨氏经验方》:臭虫同米饭,捣匀,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鱼乎]鱼刺戳。《医宗汇编》:凹谷茴香叶,使盐花烧酒捣煳疮上。如口久烂,用臭虫劗去头傅之。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