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鹰吐毛

鹰吐毛

(鹰条)

《百草镜》:鹰每日食雀时,连毛与食,肉化而毛不化,聚成一团,如芡实大,次早吐出,收用入药。《纲目》有鹰毛,无吐毛,故补之。○ 按:鹰禀西方兑金之气,其性勐烈而窜捷。故余居士以其头治眩晕,王焘以其粪治食哽,皆取其得庚辛锐气,一往无滞。反胃之症,食而复吐,久积于胃,不能运化,故旋出。大概由于忧郁者居多,取此复吐之意,而又得其爽勐之性为治,其义精矣。

治反胃,煅存性研。《医方集听》:查将军家传噎膈方,用牙乌洒出毛肘,即鹰吐鸟毛也。要七个,不可落地,用布接在架中,微火熯燥为末服之。营内凡喂毛肘,但在下午,次日天明即吐出,最易得。不可使肘落地,落地则不验。

鹰条 《本经逢原》云:鹰屎中化未尽之毛,谓之鹰条,入阴丹阳丹用。不特取其翮之善脱,以治难脱之病,并取屎中未化之羽,以消目中未脱之翳,可谓妙用。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