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荷包草

荷包草

一名肉馄饨草,一名金锁匙。生古寺园砌石间。似地连钱,而叶有皱纹,形如腰包,青翠可爱。○《百草镜》云:二月、十月发苗,生乱石缝中,茎细,叶如芡实大,中缺,形似挂包馄饨,故名。蔓延贴地,逐节生根,极易繁衍。山家阶砌乱石间多有之。四月、十月采,过时无。

性微寒。治黄白火丹,去湿火,兼神仙对坐草用。○清五脏,点热眼,止吐血,洗痔疮,调妇人经。忌盐。

水肿初起。《百草镜》云:活鲫鱼大者一尾,用瓷片割开,去鳞及肠血,以纸拭净,勿见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满,甜白酒蒸熟,去草食鱼。

利湿热,治黄白疸、臌胀、白浊、经闭。 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百草镜》)

疝气。《周氏家宝》用荷包草研烂汁,酒送服。此草形似荷包,上面有二子,初生时,有叶无子,须至六七月方生。

黄疸。《家宝方》:荷包草、螺蛳三合,同捣汁,澄清,煨热服。

眼中生疔。《眼科要览》:用肉馄饨草,连根叶,和酒浆板捣汁,饮二、三次,即愈。(酒浆板,即酒酿糟也。)

蛇咬。《家宝方》:鹤顶红即灰藋、肉馄饨、野甜菜,三味共捣,敷之。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