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人罗元奎,丁亥夏卒发寒热,旋即呕吐不能立,自言胯间痛不可当。孟英视其痛处,焮赤肿硬,形如肥皂荚,横梗于毛际之左。乃曰:此证颇恶,然乘初起,可一击去之也。用金银花六两、生甘草一两、皂角刺五钱,水煎和酒服之。(眉批:予每以此法治阳证疮毒,莫不应手取效,真妙方也。)一剂减其势,再剂病若失。逾年患伤寒,孟英切脉,虚细已极。曰:此不可徒攻其病者,以阴分太亏耳。与景岳法,以熟地、当归、酒炒白芍、炙甘草、橘皮、柴胡等药,一剂而瘳。(此法予亦屡用获效,气虚者并可加参,但表药止柴胡一味,犹嫌力微。)
金元章媳,于甲午新寡后患脓窠疥,大抵湿热之病耳。疡医连某疑为遗毒,径作广疮疗,渐至上吐下痢,不进饮食。另从内科治,亦无寸效。延至未春,更兼腹痛自汗,汛愆肌削,诸医皆见而却走矣。王仲安荐孟英视之,曰:此胃气为苦寒所败,肝阳为辛热所煽,前此每服阳刚,即如昏冒,稍投滋腻,泄泻必增,遂谓不治之证,未免轻弃。乃以四君子加左金、椒、梅、莲子、木瓜、余粮、石脂等出入为方,百日而愈。第信犹未转也,诸亲友环议,再不通经,病必有变。孟英力辨此非经阻可通之证,惟有培养生化之源,使其气旺血生,则流行自裕。若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则砻糠不能榨油,徒伤正气,尽隳前功,岂不可惜。众议始息。恪守其方,服至仲冬,天癸至而肌肉充,康复如常矣。
牙行王炳华妻,患舌疮,痛碍饮食,内治外敷皆不效。孟英视其舌红润,脉形空数,曰:此血虚火浮也,以产后发热例施之。用熟地、当归、酒炒白芍、炙甘草、茯苓、炮姜投之,其病如失。
茅家埠翁嘉润,患腰疽,愈而复发者五年,费用不赀,诸疡医治之不效。盛少云嘱其求治于孟英。切其脉弦细以数,曰:子之幸也。此内损证,(肾俞发亦然)外科恶乎知?与大剂甘润滋填之药,匝月而痊,至今不发。
李燕标参戎,于癸夏将欲赴都,馆于石北涯家。项后患疽,外科佥云不治,孟英荐老医朱嵩年疗之渐安。孟英偶诊其脉,谓北涯曰:李证有可愈之机,脉难久享其年。北涯惊问所以,孟英曰:左尺坚搏,真阴已伤,非善象也。既而告痊北上,今春果卒于京。
濮妪于酷热之秋,浑身生疖如疔,痛楚难堪,小溲或秘或频,大便登圊则努挣不下,卧则不能收摄,人皆谓其虚也。(未闻虚而生疖者。)孟英诊脉滑数,舌紫苔黄而渴。与白虎汤加花粉、竹叶、栀子、白薇、紫菀、石斛、黄柏,十余剂而痊。
翁氏妇患目疾,自春徂夏,治不能瘳,渐至腹中痞胀,痛不可当,食不能下,便秘形消。孟英视之,乃肝郁痰滞,而误补以致殆也。脉弦数而滑,与金铃子散合雪羹煎,吞当归龙荟丸暨礞石滚痰丸,三投即效,服至二十余日,各恙皆蠲,眠食如旧。
瞿颖山仲媳,许培之之妹也。患舌糜,沈悦亭知其素禀阴亏,虚火之上炎也,与清凉滋降之法,及朱黄等敷药而不愈。乃兄延孟英往视。舌心糜腐黄厚,边尖俱已无皮,汤饮入口,痛不可当,此服药所不能愈者。令将锡类散糁之,果即霍然。或疑喉药治舌,何以敏捷如斯?孟英曰:此散擅生肌蚀腐之长,不但喉舌之相近者,可以借用,苟能隅反,未可言罄,贵用者之善悟耳。且糜腐厚腻,不仅阴虚,要须识此,(妙语可思。)自知其故。
歙人吴茂林,患右颊肿痛,颏下结核,牙关仅能呷稀糜,外科称名不一,治若罔知。孟英投以天麻、僵蚕、羚羊、石膏、醒头草、升麻、当归、秦艽、花粉、黄芩等药,(祛肝风、清痰热之法。)渐愈。
江梦花如君,患两目肿痛,不能略张,医投风药,昏痉欲厥,浼孟英诊之。脉至洪滑,大渴便秘。与白虎汤,二剂霍然。
高若舟庶母患脱肛,孟英脉之弦而滑,溲涩苔黄。虽属高年,非虚证也。清其湿热而痊。
翁嘉顺于去年秋间,偶从梯半跌仆,初无所伤,旬日外陡发寒热,膝旁肿痛。外科汪某治之,溃后不能收功。另招许某疗之,识为伤络,应手渐效,翁极信服。然培补年余,虽纳食不减,而肌肉渐削,面色黧黑,步履蹇滞,且一旬半月之间,必患处疼肿,大发寒热,卧榻数日,始能强起,大费不赀,愈发愈剧。至冬间咽糜龈腐,睛赤音嘶,乃恳孟英以决吉凶。按脉滑数,舌绛便艰,口臭溲少,蕴隆虫虫。良由疡医仅知温托一法。既溃之后,更以温补收功善后,竟未察其体气病情,以致平时所有之湿热痰火,一齐关住,病犹自寻出路,寒热频作,而医者不识,妄指为虚,补及逾年,人财两瘠,真谚所云将钱买憔悴也。予元参、黄柏、知母、甘草、银花、花粉、绿豆、栀子、海?、凫茈为大剂投之,外吹以锡类散,且令日啖梨、蔗、麒麟菜、柿饼等物。至五十日,诸恙蠲,体腴善步。(眉批:孟英诸案,大抵救温补之失,故寒凉为多。然斟酌尽善,不以苦寒伤生气,则非他人所能学步。)
韩贡甫于去冬偶患足疮,疡科治之,疮愈而大便下血,渐至腰背疼胀。医谓其虚,率投温补,病日以剧。迨仲春寒热时作,卧榻不起,诸医束手,已治木矣。所亲陈季竹嘱延孟英图之。脉弦缓而涩,苔黄溺赤,饮食不思。曰:此药病也,良由气机郁滞,湿热不清,补药乱投,病渐入血,然犹自寻出路。奈医者不知因病而下血,不治其病,徒涩其血,则气机愈窒,营卫不通,寒热不饥,固其宜也。而又疑为土败阴亏,脾肾两补,药力愈峻,病势愈危。若我视之,原非大病,肯服吾药,不日可瘳。乃兄聪甫闻之,大为折服,以海?芦菔汤煎芦根、厚朴、丝瓜筋、通草、白薇、栀子、楝实、竹茹等药投之。三剂而寒热不作,胃渐知饥。旬余血止溺澄,各恙皆已,改服清养药而康。
许自堂叔岳,年越古稀,忽头面赤肿磊痒,渐及两臂,烦燥不眠,饮食日减,外科治而勿效。孟英脉之弦洪疾驶,重按细软,曰:高年气血两亏,郁火内燔,不可从疡科治。予黄芪、当归、栀、芍、元参、生地、甘草、桑叶、菊花、丹皮、蒺藜、荆芥等出入为方,十余剂而瘳。
孙位申令正,左内踝患一疮,外科敷割,杂治两月,渐至疮色黑陷,食减神疲,寒热时形,痛无停晷,始延孟英诊之。脉象弦细无神。曰:此营阴大亏之证。余于外科虽疏,然初起既无寒热,患处亦不红肿,其非火毒可知,并不流脓,虚象更着。始则攻散劫津,继则温托壅气,妄施敷割,真是好肉剜成疮矣。况病在下焦,素患肝郁,芪、茸、芎、归(一本作“桂”),益令阳浮,两腿不温,岂为真冷?亟煎葱汤将患处洗净,切勿再行钩割。以生附子杵烂贴涌泉穴引火下行,患处日用葱汤温洗。方用血余、当归、冬虫夏草、枸杞、牛膝、苁蓉、猪肤、藕、白蒲桃干煎服。五剂寒热全休,腿温安谷,黑处转紫,痛减脉和。旬日后紫转为红,陷处日浅,始令以珍珠八宝丹糁之。匝月而肌生体泰。
黄漱庄司马,素患左目失明,今春右目患障,多药未瘳。延至秋间,孟英视曰:脉甚弦滑,痰火之疴,温补宜停,庶免瞽患。奈司马性喜温补,不以为然,渐至耳亦失聪。冬季再请孟英往诊,右目但能视碗大之字,稍小者不能见矣,耳则虽对面撞钟放炮,胥无闻也。且巅肿而疼,时咳白沫,脉来搏劲不挠。见其案头有顾某所定丸方,用药四十味,皆贵重温补及血肉之品。盖其病在络,不在藏府,故服此如胶似漆之药,仅能锢疾成废,而无性命之虞也。闻辛亥春,许辛泉患类中,诸医佥从虚治,孟英诊脉沉滑而数,且体厚苔黄,亟宜化痰清热。疏方毕,人皆不以为然,惟其子秋芦极佩服云:五年前家父患恐惧多疑,曾屈诊视,方案犹存,若合符节,只因家父性喜温补,前之病根不拔,酿成今日之疴,先生卓见不可及也。奈病者依然不悟,不刈根株,延至壬子夏复中而殒,年未五旬也。并识之,以为不究病情,好服温补者鉴。
家嫂患疥遍身,外科治之不愈,且形瘦而左臂痠疼不能举。孟英按脉弦洪而数,授清肝涤暑之剂,旬余而愈。又闻治一妊妇患疥,疡科治而弗愈,以灵寿寺所售疮药搽之,遂浑身壮热,肤赤神昏,阴hu疼肿,尤为惨酷,气逆不饥,彻夜无寐,医皆无策,延孟英视之。脉甚洪数,舌绛无苔,四肢拘挛,溲热如火,乃暑火证而复为毒烈燥热之药助其虐也。谁谓外治不比内服,可以擅用哉?与大剂银花、元参、石膏、甘草、栀子、鲜生地、竹叶、莲子心、菊叶、冬瓜皮、丝瓜络、西瓜翠衣,而以绿豆、黑豆煮清汤煎药:服三帖,肤淡神清,略进稀粥。又三帖热退始尽,四肢渐舒,浃旬肿尽消,周身肤蜕如蛇皮而愈。
应氏妇年逾四旬,去年难产后,患左目无光,火升心悸,诸治不效。所亲沈玉庭嘱延孟英治之。予集灵膏合甘麦大枣汤,以峻滋肝肾之阴而愈。
细君上年病后,以清养药熬膏,服至岁杪,已康复胜常。孟春十八日,分娩亦快健。七日后,余即游武林,继返硖川,由梅溪而游嘉秀,至清明归,为展墓也。知其左乳裂疼,乳房亦痒,搔即水出,起已月余,初谓外恙不足虑,令取疡科善药敷之。余复鼓棹游梅泾而至檇李,又浮海游崇沙,迨归已届端阳矣。见其右目胞坍而甚赤,询其乳患,左加甚而更及于右,诸药久敷,皆不见效,且兼气冲痰嗽,口渴肤糙,盖津液悉从外患而耗也。察其脉滑而数,良由肺胃热炽使然。遂授元参、石膏、知、翘、甘、苡、蒌、栀、菖、菊、蛤壳、银花等,二十余剂而各恙并蠲。既而余游吴越间者月余,归见其遍身暑疖,形瘦少餐,食后神疲,二便不畅,脉则弦涩不调。与元参、丝瓜络、栀、连、菖、橘、蒌、菀、薇、苏,四帖而经月之病若失,亦因气郁热壅也。可见治病必探其源,勿徒遏其流,而故人管君荣棠尝谓外证不宜服药,盖为服不得其当,及信书太过、泥用成方者言耳。若宣气清血之法,原不禁也。
仲秋偶觉左乳微疼,按之更甚,始知有坚核如小豆大,外微肿,即取外科药围涂,而以纸盖之,迨药干,揭之甚痛,余不能忍。且佥云必破而不易收功,以其在乳盘之内也。余不畏死,而惧不能受此楚毒,因往求吕君慎庵视之。曰:无虑也。扫榻款留。日以葱白寸许,嵌入梅花点舌丹一粒,旋覆花三钱煎汤下;外用洄溪束毒围(方载《潜斋医话》。)围之,亦以纸盖之,而药干则自然脱落,略无粘肉伐毛之苦,此玉精炭之妙用也。凡十二日,核渐消尽。深佩吕君之德,谨录之以识其手眼之不可及,而方药之效验,俾后人亦有所征信也。
余襁褓时患泻经年,迨三岁种痘,而痘科不知其天花已将出也,复以苗助之,遂及于险。先慈抱而膝行于床者五昼夜,赖任六嘉先生救全。因而体气甚弱,童年畏劳,稍动即鼻衄,故恒静坐。十二岁夏间患温甚剧,父母深忧之,病中见诸神将相谓曰:此一路福星也。遂醒而汗出以瘳。失怙后远游于婺,遵母氏之训,诸凡谨慎,弱冠后衄病始痊,隆冬可不挟纩,但略犯生冷即便泻,偶食炙煿则咽痛。己丑受室。甲午举家患疫,悉余治愈。既而自病甚危,梦一淡妆中年妇人,持合贮红药一丸,以药纳余口中而去,乃大汗而寤,口中尚有药香,病即已。复因作劳太早,倏然晕去,余妹甫十七岁,泣祷于天,欲刲股以救,而余已苏,妹因卒吓遂吐血。至今思之,愧无以报也。嗣后冬始衣絮。壬寅病痁,热盛时梦日月并丽于天,而有带下垂,余手挽两带而撼之,日月皆动,遂惊醒,出汗而愈。丙午酷热,而酬应甚繁,始患满额暑疡,续患痢,又患疟,热时辄梦御风而行,告愈之时,凌虚上至霄汉,忽坠渊一浴,汗出如涌而苏。丁未续娶。
己酉夏,钱塘沈悦亭茂才邀视陈茂才疫证,势已垂危。余初不知其兼患霉疮也,略不经意,吸其秽毒,归而即病。虽服故孝子张君养之之药而愈,时梦身化异类,遍体鳞甲,游泳深渊,腾云而上,(余体冬夏皆凉,而性嗜鱼。内子尝谓余为水族降生,有以夫。)适雨声如注而觉,汗如沐雨,而天雨竟数日不止,江浙因以成灾,亦奇矣哉。此后始衣帛。乙卯挈眷回籍。丙辰秋杪,病于省寓。十月初六夜,梦法华山备冠服舆从,迎余赴职,余即忻然冠带而去,出钱塘门,过昭庆寺,见老少妇女数百人持香拦阻,因停舆,已而东岳传令送归,余遂返寓,甫到门,一跌而寤。此梦则更奇也,究不知后来何如?嗟乎,幸而免者屡矣。附录于此,以存梦境。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药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
夫 之初发,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肿微赤,泪欲汪汪,腮赤面肿,皆是出 之兆,一冒风寒食积,论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则遍身膨胀,眼赤封闭,或壮热无汗,气粗气喘,呕吐,惊搐,鼻煤,咳嗽声哑,至五六七日不见点者,急用表散以升发之,用麻黄汤主之。若 出稠密如云,片疙紫红干燥,其毒甚重,表时宜表,回时速当清火解毒为要,此时宜用清龙汤或双解汤使之。大便燥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
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肾脏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是为满足一般大众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出版的。本书以《默克诊疗手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就是一本《默克诊疗手册》普及本。首次出版于1899年的《默克诊疗手册》是连续出版最久、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医学教科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患的各科疾病,例如:内科、外科、小儿科、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