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之令正,饮食如常而肌肤消瘦,(叙证详明。)信事如期而紫淡不恒,两腓发热而别处仍和,面色青黄而隐隐有黑气。俨似虚寒,多药不效,始逆孟英诊之。脉似虚细,而沉分略形弦滑。曰:此阳明有余,少阴不足,土燥水涸。仲圣有急下存阴之法,然彼外感也,有余之邪可以直泄;此内伤也,无形之热宜以甘寒。义虽同而药则异也。赠以西洋参、生地、生白芍、生石膏、知、柏、苓、栀、麦冬、花粉、楝实、丹皮、木通、天冬诸品,服至数斤,黑气退而肌渐充,腓热去而经亦调矣。(眉批:孟英善用甘寒,投之此证尤宜。)
戊戌春,张雨农司马必欲孟英再赴环山,孟英因其受病之深,且公事掣肘,心境不能泰然,诚非药石之可以为力也,固辞不往。司马泣然哀恳,但冀偕行旋署,则任君去留可耳。并嘱赵兰舟再四代陈曲悃。孟英感其情,同舟渡江,次剡溪,司马谈及体气羸惫情形,孟英忽曰:公其久不作嚏乎?司马曰:诚然有年矣。此曷故也?孟英曰:是阳气之不宣布也,古惟仲景论及之,然未立治法,今拟鄙方奉赠,博公一嚏如何?司马称善。遂以高丽人参、干姜、五味、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橘皮、紫菀、桔梗、甘草为剂。舟行抵嵊,登陆取药,煎而服之。驾舆以行,未及廿里,司马命从人诣孟英车前报曰:已得嚏矣。其用药之妙如此。
朱氏妇,素畏药,虽极淡之品,服之即吐。近患晡寒夜热,寝汗咽干,咳嗽胁痛。月余后,渐至减餐经少,肌削神疲,始迓孟英诊之。左手弦而数,右部涩且弱。曰:既多悒郁,又善思虑,所谓病发心脾是也。而平昔畏药,岂可强药再戕其胃?诚大窘事。再四思维,以甘草、小麦、红枣、藕四味,(妙想可以益人神志。)令其煮汤,频饮勿辍。病者尝药大喜,径日夜服之。逾旬复诊,脉证大减。其家请更方,孟英曰:毋庸。此本仲圣治藏燥之妙剂,吾以红枣易大枣,取其色赤补心,气香悦胃,加藕以舒郁怡情,合之甘、麦,并能益气养血,润燥缓急,虽若平淡无奇,而非恶劣损胃之比,不妨久任,胡可以果子药而忽之哉?恪守两月,病果霍然。
余某年三十余,发热数日,医投凉解之法,遂呕吐自汗,肢冷神疲。亟延孟英诊之,脉微弱,曰:内伤也,岂可视同伏暑而一概治之,径不详辨其证耶?与黄芪建中去饴,加龙骨、生姜、茯苓、橘皮,投剂即安。续加参、术,逾旬而愈。
陈氏妇素无病,娩后甚健,乳极多而善饭。六月初形忽遽瘦,犹疑天热使然,渐至减餐。所亲徐丽生嘱延孟英视之,脉细数,舌光绛。曰:急劳也。无以药为。夫乳者,血之所化也,乳之多寡,可征血之盛衰。兹乳溢过中,与草木将枯,精华尽发于外者何异?即令断乳,亦不及矣。其家人闻之,尚未深信,即日断乳服药,及秋而逝。
张慈斋室,自春间半产后发热有时,迄于季秋,广服滋阴之药,竟不能愈。其大父陈霭山延孟英诊脉,按之豁然。投当归补血汤而热退,继以小建中愈之。(此众人用滋阴者,而孟英以阳和之品愈之,可见医在认证,不在执方也。)
胡季权令正,许子双之女弟也。初于乙巳患乳房结核,外科杂投温补,(此乳岩之渐也,岂有用补之理?)核渐增而疼胀日甚,驯致形消汛愆,夜热减餐,骨痿于床。孟英诊曰:郁损情怀,徒补奚益?(岂惟无益,愈增其病矣。)初以蠲痰开郁之剂,吞当归龙荟丸,(因误补之后,故用此丸,否则可以不必。)痛胀递减,热退能餐,月事乃行。改投虎潜加减法,服半年余而起。凡前后计用川贝母七八斤,他药称是。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发厥,与甘麦大枣,加龙、牡、龟、鳖、磁、朱、金箔、龙眼而安。
沈辛甫善轩岐之学,其令正体素弱而勤于操作,年逾四秩,汛事过多,兼以便溏,冷汗气逆,参、芪屡进,病日以危。孟英诊曰:心脾之脉尚有根,犹可望也。与龙骨、牡蛎、龟板、鳖甲、海螵蛸、石英、石脂、余粮、熟地、茯苓为方。一剂转机,渐以向愈。(眉批:亦下虚而误补其上者,应补之证,补不如法,尚且致害,况不应补而补者乎?)
董哲卿二尹令正,胎前患嗽,娩后不痊,渐至寝汗减餐,头疼口燥,奄奄而卧,略难起坐。孟英诊脉虚弦软数,视舌光赤无苔,曰:此头疼口燥,乃阳升无液使然,岂可从外感治?是冲气上逆之嗽,初非伤风之证也。与苁蓉、石英、龟板、茯苓、冬虫夏草、牡蛎、穞豆衣、甘草、小麦、红枣、藕。数帖嗽减餐加,头疼不作,加以熟地,服之遂愈。
钱闻远自春间偶患痰嗽,医投苏、葛而失音,更医大剂滋补,渐致饮水则呛,久延愈剧。邀孟英诊曰:左寸动数,尺细关弦,右则涩,乃心阳过扰,而暗耗营阴,肺金受烁,清肃不行,水失化源,根无荫庇,左升太过,右降无权,气之经度既乖,血之络隧亦痹,饮水则呛,是其据也。金遇火而伏,其可虑乎!继而瘀血果吐,纳食稍舒,老医严少眉以为可治,竭力图维,仍殒于伏。
高石泉仲媳,骨小肉脆,质本素虚,冬间偶涉烦劳,不饥不寐,心无把握,夜汗耳鸣。冯某连进滋阴法,病日甚。孟英察其左寸甚动,两关弦滑,苔色腻黄,乃心肝之火内燔,胃府之气不降,阴亏固其本病,滋填未可为非,然必升降先调,而后补之有益。(精要语,业医者宜谨识之。)授盐水炒黄连、石菖蒲、元参、丹参、栀子、石斛、小麦、知母、麦冬、竹叶、莲子心等药,服之即应。续予女贞、旱莲、牡蛎、龟板、地黄,善后而瘥。
室女多抑郁,干嗽为火郁,夫人而知之者。王杞庭之姊,年逾摽梅,陡患干嗽,无一息之停,目不交睫,服药无功,求孟英诊焉。两脉上溢,左兼弦细,口渴无苔,乃真阴久虚,风阳上僭,冲嗽不己,厥脱堪虞。授牡蛎、龟板、鳖甲、石英、苁蓉、茯苓、熟地、归身、牛膝、冬虫夏草、胡桃肉之方,药甫煎,果欲厥,亟灌之即寐。次日黄昏,犹发寒痉,仍灌前药。至第三夜,仅有寝汗而己。四剂后诸恙不作,眠食就安。设此等潜阳镇逆之方,迟投一二日,变恐不可知矣,况作郁治,而再用开泄之品耶?故辨证为医家第一要务也。
谢谱香体属久虚,初冬患嗽痰减食,适孟英丁艰,邀施某视之。云是肾气不纳,命火无权。叠进肾气汤月余,遂致呕恶便溏,不饥无溺,乃束手以为必败矣。季冬仍延孟英诊之。脉甚弦软,苔腻舌红,乃中虚而健运失职,误投滋腻,更滞枢机,附、桂之刚,徒增肝横。予党参、白术、茯苓、泽泻、橘皮、半夏、竹茹、栀子、薏苡、蒺藜、兰叶、柿蒂之剂,培中泄木,行水蠲痰,旬日而愈。(眉批:古人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之说,均有至理,而用违其宜,亦均足致败,此医所以首贵认证也。)
钱氏妇患嗽数月,多医莫治,渐至废寝忘餐,凛寒乍热,经停形瘦,心悸耳鸣,滋补填阴,转兼便泄。孟英视脉虚弦缓大,而气短懒言,卧榻不支,动即自汗。曰:固虚也,然非滋阴药所宜。予参、芪、龙、牡、桂、苓、甘、芍、冬虫夏草、饴糖,大剂服旬日而安。继去龙、牡,加归、杞服二十剂,汛至而康。病者欲常服补药,孟英止之曰:病痊体健,何以药为?吾先慈尝云,人如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世之过服补剂,致招盈满之灾者比比焉,可不鉴哉!
许子厚令庶母,年未四旬,患哺热发于上焦,心悸头疼,腰痠腿软,饥不欲食,暮则目如盲而无所睹,时或腹胀,自汗带多。孟英脉之弦细而弱,气短不足以息,舌赤无苔,曰:此营血大亏,不可作暑治也。授人参、熟地、枣仁、枸杞、归身、麦冬、乌鲗骨、牡蛎、龟板、蒺藜、芍药、杜仲、羊藿等药数十剂,而康复如常。
许兰屿令正,正月中旬,偶食蒸饼,即觉腹中攻痛而寒热间作,以为疟也,请孟英诊之。脉弦软而微数。曰:此不可以疟论。缘营素亏,往岁愈后少于调补,仍当濡养奇经。盖阳维为病亦能作寒热,而八脉隶于肝肾,温肾凉肝,病即霍然矣。授以苁蓉、枸杞、当归、白薇、青蒿、茯苓、竹茹、鳖甲、楝实、藕,数帖果愈。迨二月中旬,其病复作,举家佥以为疟,或云:必前次早补,留邪未去使然。而兰屿远出,家无主议之人。孟英曰:前次愈之太易,我之罪也,不为善后,谁之过欤!如信我言,指日可瘳,第须多服培养之剂,保无后患。于是仍服前药,亦数剂而安。续以集灵膏去牛膝,加羊藿、阿胶、当归、黄柏、菟丝、苁蓉、蒲桃干,熬膏服之,竟不再发。
李健伯夫人因伤情志而患心跳,服药数月,大解渐溏,气逆不眠,面红易汗,卧榻不起,势已濒危。其次婿余朗斋浼孟英诊之,坚辞不治。其长婿瞿彝斋力恳设法,且云妇翁游楚,须春节旋里,纵使不治,亦须妙药稽延时日。孟英曰:是则可也。立案云:此本郁痰证,缘谋虑伤肝,营阴久耗,风阳独炽,烁液成痰,痰因火动,跳跃如舂。若心为君主之官,苟一跳动,即无生理,焉能淹缠至此乎?但郁痰之病,人多不识,广服温补,阴液将枯,脉至右寸关虽滑,而别部虚弦软数,指下无情,养液开痰,不过暂作缓兵之计,一交春令,更将何物以奉其生?莫谓赠言之不详,姑顺人情而予药。方用西洋参、贝母、竹茹、麦冬、茯神、丹参、苁蓉,紫石英、蛤壳等。服之痰果渐吐,火降汗收,纳谷能眠,胸次舒适,而舌色光绛,津液毫无。改授集灵膏法,扶至健伯归。因谓其两婿曰:我辈之心尽矣,春节后终虞痉厥之变也。已而果然。
仁和彭君芝亭之三令嫒,年甫逾笄,自去秋患痰嗽内热,渐至汛愆减食,咽烂音嘶,肌瘦便溏,不眠心悸。丁巳正月下旬,专人逆余往视。左脉细软而数,寸尤甚,右尺洪数,寸关不耐寻按。殆燥邪薄肺,初失肃清,阴分素亏,源流两涸,今胃气已败,万物发蛰之时,如何过去。其二令嫒深谙医理,极以为然。适邵位西枢部持蒋大理之函相召,余即解缆。嗣接赵君笛楼信云:彭证果殁于惊蛰前三日,抑何脉之神耶?余曰亦偶然事耳。如前年五月间,偶诊顾听泉明经之脉,即谓家竾伯茂才云:顾君不可以冬,盖石象已见也。后竟殁于立冬之刻。今年二月诊庄丈芝阶脉,谓其文孙眉仙少府云:恐难夏。而立夏前三日竟逝。十月初游武林,访家瘦石兄,切其脉尺中微露浮弦,即谓其子曰:春令可虞。亦于次年惊蛰日无疾而终。脉之可凭者如是,而竟有不可凭者,此其所以为微妙之学乎?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药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
夫 之初发,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肿微赤,泪欲汪汪,腮赤面肿,皆是出 之兆,一冒风寒食积,论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则遍身膨胀,眼赤封闭,或壮热无汗,气粗气喘,呕吐,惊搐,鼻煤,咳嗽声哑,至五六七日不见点者,急用表散以升发之,用麻黄汤主之。若 出稠密如云,片疙紫红干燥,其毒甚重,表时宜表,回时速当清火解毒为要,此时宜用清龙汤或双解汤使之。大便燥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
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肾脏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是为满足一般大众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出版的。本书以《默克诊疗手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就是一本《默克诊疗手册》普及本。首次出版于1899年的《默克诊疗手册》是连续出版最久、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医学教科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患的各科疾病,例如:内科、外科、小儿科、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