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是斋百一选方 / 治禁口痢

治禁口痢

王顺伯运使传。

鲫鱼一枚,不去鳞腮,下作一窍,去肠肚,入白矾一栗子大,纸裹煨,令香熟,令病人取意用盐醋食之。季毅方,烧存性灰,米饮调下,曾用之,有效。

治气痢。《太平广记》,唐太宗得效方。

〔乳煎荜拨〕

沈存中《良方》云,每用牛乳半升,荜拨末二钱匕,同煎减半,空心服,仍具载本末。

治痢方

腊茶细末不以多少,白梅肉和为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泄泻不止,陈米饮下。每服二十丸。团茶尤佳,白梅贵陈。

治禁口痢

孟公实郎中传,云甚妙。

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此疾盖是毒气上冲华盖,心气不通,所以不入食,服此药之后,心气通,痢当顿下而愈。未愈,自服痢药。

祭酒林谦之说,韶州医人刘从周治病有功,议论殊不凡,且有验,云:大凡痢疾,不问赤白而后为冷热之症,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只须先服〔五苓散〕,用粟米饮调下,次服〔感应丸〕二十粒,即愈;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服暖药,如〔已寒丸〕、附子之类,如此治痢无不效,此方亲曾用有效。有人夏月患痢,一日六七十行,用五苓散者,两服立止。

治赤白痢,并脏腑等疾。臧将仕之女服之,有验。

罂粟壳(去穰蒂,令净,炙黄) 罂粟子(炒,令微黑)

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头大,每服十丸十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泻,米饮下;小儿,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减服之。

治赤白痢

吴茱萸(拣净) 黄连(去须并芦,剉骰子大)

上等分,一处以好酒浸透,取出,各自拣,焙或晒干,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用黄连丸三十粒,甘草汤下;白痢,用茱萸丸三十粒,干姜汤下;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并以甘草、干姜汤下。此方浙西何山纯老以传,苏韬光云,数十年救人无数,人多求方,不敢轻授,恐以其药品之微而忽之。韬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方亦有修制汤使,少异。

治血痢热躁

水研粳米半升,取汁令尽,以汁置有油瓷瓶,腊纸封口,沉井底,平旦服之。吴内翰家乳妪病,服之而愈。

《泊宅编》云:蜀人山叟治痢药,用罂粟壳并去核,鼠查子,各数枚,焙干,末之,饮下,尤治禁口痢。鼠查子,即糖球。

治禁口痢

陈庆长知县名祖永,云:顷守官南康,其子年十许岁,患禁口痢,水浆不入者数日,惟能进药。同官家有方书,载一治法,试用之,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索粥饮,顿食半盏许,自是痢止而安。其法,用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

搜索推荐